面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张某某多次通过怀孕规避法律制裁的恶性逃避行为,襄城区检察院与社区矫正机构紧密协作,以“刚性监督+柔性关怀”破局,既捍卫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又妥善解决涉案未成年人抚养问题,为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提供了生动实践。
2024年7月,襄城区检察院在开展日常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时发现,因贩毒罪被判刑的张某某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连续三年精准“掐点怀孕”,每年生育一子,导致收监执行时间一再延后。
襄城区检察院随即将张某某社区矫正监督纳入重点监督事项,通过调阅卷宗了解原案情况及执行依据,实地走访社区矫正机构、张某某的生育医院查证其历次妊娠生育情况,查看社区矫正档案分析张某某接受教育管理、提交思想汇报以及受到奖惩的情况。经审查,该院认为张某某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故意让自己多次怀孕、哺乳,从而逃避收监执行,应予以收监执行。
2024年8月,襄城区检察院建议襄城区司法局提请法院将张某某收监执行。为让张某某不再逃避收监,该院与社区矫正机构开展联合走访,三次上门释法说理,促动张某某思想发生根本转变。同时,与法院、公安、司法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协调会,就收监执行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凝聚司法合力。在检察机关持续监督下,2024年10月,社区矫正机构将张某某交付公安机关收监执行。
“孩子的未来不能因母亲入狱而失去保障。”办案检察官深思,在张某某收监执行之际,三名幼子的抚养问题成为焦点。张某某作为唯一监护人,一旦服刑,三个年幼的孩子将无人抚养,教育、医疗等问题都将面临重大考验。为破解无人抚养难题,该院联合社区矫正机构对张某某母亲开展监护能力评估,发现张某某的母亲虽经济条件有限但具备监护意愿与能力,遂明确其监护责任。
为确保监护落实“不走过场”,该院依托“社区网格+社区矫正”机制,协调社区网格员定期探视家庭环境,防止虐待、失管等问题;引入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幼儿们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针对与母亲分离焦虑、安全感缺失等问题制定情感过渡方案,逐步疏导情绪,保障其子女身心健康,尽可能解除张某某收监后顾之忧。
针对该案暴露的监管漏洞,襄城区检察院与襄城区司法局召开类案治理专题研讨会,将监督视角从“事后纠正”转向“事前预防”。双方联合构建“线索筛查-分析研判-启动预警-依法收监”全链条监督机制,聚焦“掐点怀孕”、伪造妊娠证明、夸大或虚构病情等逃避收监行为开展重点监督。通过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转型升级。
2025年4月,襄城区检察院对张某某收监执行一案开展专项回头看。通过走访社区矫正机构、所在社区、民政部门,实地查验张某某服刑后其子女监护、教育、生活保障情况。目前,孩子们在法定监护人的照看下生活保障无忧,身心发育正常,相关部门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司法不是斩断亲情,而是为迷失者点亮归途的灯。”襄城区检察院针对暂予监外执行的不同情形,以“三个善于”的理念指导监督办案,通过跨部门协同、社会化支持、专业化介入,既推动暂予监外执行工作规范开展,又通过系统性保障措施消解了“次生伤害”,实现了司法正义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