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实地走访调查 三次公开听证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字号:    】        时间:2021-07-20      

   

  本网讯(通讯员 刘宇航)“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三尺巷”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邻里之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若两家闹到对簿公堂实在是得不偿失。而如今乡镇里不少屋子也都是紧贴而建,相互之间只留下一个“三尺巷”,倘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邻里纠纷,因此如何解决矛盾便成了一道难题。2021519日,襄城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召开第三次公开听证,邀请了人民监督员、侦查机关代表、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律师等人参加了会议。看着会议上双方当事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的样子,再联想到前两次会议上两家还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不禁令人心生感慨! 

  事情发生在201912月傍晚,当时家住尹集乡某村的刘某甲将垃圾倒在自家房屋围墙外的巷子附近,随后邻居文某出门发现有些垃圾落在自家空地上,便找到刘某甲理论,继而发生争执甚至互殴,闻声而来的刘某乙怕自己父亲吃亏也加入打斗,造成文某鼻骨受伤。经鉴定,文某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二级。 

  案发后,刘某甲、刘某乙不仅拒不承认自己将文某打伤,甚至反客为主四处上访对文某一家进行控告,村委会、公安机关在此期间多次调解无果......恰逢新冠疫情,案件被迫暂时搁置,以至于公安机关将刘某甲取保候审、刘某乙刑事拘留后,两家之间的矛盾更是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原来相处挺好的,后来因为占道、倒垃圾等各种事情的原因,两家关系起了隔阂。”在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后,刘某乙义愤填膺的样子让检察官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倒垃圾过界这么一点小事,显然不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果然还是双方积怨已久的缘故。 

  考虑到双方为邻里关系,解开当事人心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两家矛盾,检察官遂多次打电话对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但是双方当事人家属对彼此存有怨气,互相指责对方,导致多次劝说都无功而返。 

  20211月底,检察官决定先通过公开听证促成两家和解。第一次听证会上双方互不相让,检察官一边平复双方情绪,一边给双方辨析法理,讲解“三尺巷”的故事。在检察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努力下,最终双方心平气和的达成和解协议。检察官在与文某还有人民监督员的评议沟通之后,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公安机关对刘某乙变更强制措施将其从看守所予以释放。 

  “两家长期积怨,就算这次调停了,可谁能保证他们有没有下一次?”文某虽同意与对方的和解,但临走时表现的怨气让检察官觉得两家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20214月,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检察官再次召集双方人员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第二次公开听证,为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提供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把双方存在问题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果不其然,虽然刘某甲父子在双方和解之后表现良好,但其家人因为气不过经常站在家门口言语谩骂文某一家,文某在听证会上愤懑不平,甚至要求检察机关从严处理刘某甲父子,人民监督员就双方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提问,检察官也从情理兼顾的角度对两家出现的新矛盾提出解决建议,力促双方化解矛盾纠纷。 

  该次听证会后,检察官不定期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两家的情况。在得知刘某甲一家已上门向文某赔礼道歉后,5月中旬检察官来到尹集乡文某和刘某甲家进行了实地走访,对双方和解的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和社会调查。此时恰逢农忙期,文某不在家中,检察官在刘某甲的带领下先观看了案发现场,随后来到文某家中与其父母进行了交谈,老人家表示两家做邻居几十年相处一直融洽,出了这种事情也很无奈。下午五点,文某在外卖粮返回家中,两家人齐聚堂屋欢声笑语,邻里关系恢复如初,令检察官感到十分欣慰。 

  第三次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案件的诉讼经过,认定的事实、证据情况和拟作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和理由。因该案系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一诉了之”不仅难以化解双方纠纷,还可能导致矛盾升级。考虑两名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可从宽处罚,其所在村委会出具证明,证明两人平时表现良好,检察官拟依法对其作不起诉决定。 

  人民监督员、办案民警、律师等人对案件进行了评议,一致认为只有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才能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检察机关在案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极大耐心值得赞赏,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并希望两家能相互吸取教训,维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听证会后,襄城区检察院依法对刘某甲和刘某乙作出不起诉决定,给了被不起诉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古时侯“三尺巷”的典故宽的不是“三尺”,而是“人心”,检察机关多次听证化解了邻里矛盾,使邻里之间能和谐相处,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在恪守法律信仰的基础上,彰显了法律的温度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