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今年来,襄城区检察院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发展大局,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保障支点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形成一套以高质量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四度”工作法。
精准定向普法,提高服务“精准度”
襄城区检察院以工业产业园区为切口,充分发挥“检察护企服务中心”“桥头堡”作用,创新推行涉企案件“一企一案一卡”工作模式和“分类走访+靶向施策”服务方式。结合所办涉企案件,梳理产业链常见法律风险,通过面对面座谈、风险排查与普法宣讲,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排忧解难。该院在办理某公司何某某职务侵占案中,坚持“一案双办”,一方面督促犯罪嫌疑人积极履行退赔义务,助力涉案企业挽回损失13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检察综合履职效能,联合司法局公益律师送法入企,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深入剖析案件成因、企业管理漏洞和员工普法教育短板,并围绕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提出了针对性治理建议,助力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筑牢企业内部“防火墙”。
加强多方协同,提高服务“贡献度”
2025年3月,襄城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区政协委员实地查看涉案企业。
为形成服务合力,该院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转化。该院在梳理代表建议时发现公益诉讼线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成功推动解决近3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该院注重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同检察法律监督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合力,邀请区政协及部分政协委员共同回访一家因环保问题涉案的科创企业,实地考察其在污染治理、创新生产方面的改进举措,针对性了解企业需求,个性化提出解决建议,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检察产品”,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更多信心与动力。
强化矛盾化解,提高服务“满意度”
该院致力探索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检察实践,常态化引入公益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切实提升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如该院在办理王某某等19名农民工讨薪信访案时,主动邀请公益律师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约访,提供法律咨询,并提出化解意见,引导信访人依法进行信访。同时,公益律师还协助承办检察官对涉案企业的经营状况、纳税就业、社会贡献度等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和风险评析研判,为最终妥善化解纠纷、平衡各方利益提供了坚实支撑,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坚持疏堵结合,提高服务“暖心度”
2025年6月26日,襄城区人民检察院就养殖场污染环境一案召开公开听证会。
在办案中,该院坚持革新办案模式,推动绿色驱动力提升,在法律框架下积极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优解,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企业实际困难,通过疏堵结合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如该院在办理一起畜禽养殖户污染扰民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公开听证会,开展精准监督,推动行政主管部门高质效履行生态保护职责。对于养殖场并未“一关了之”,而是积极为涉案养殖户的鸡蛋寻找销路,以务实的方式,持续探索既有实效、又具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顾全了群众的“金山银山”,推动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成效。
下一步,襄城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依法履职与服务发展并重的理念,不断优化“四度”工作法,以更实检察举措、更优检察产品,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