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惯偷”变身“政府官员”? 一场骗局换来三年半刑期

【字号:    】        时间:2025-11-13      

  年过六旬的李某,曾多次锒铛入狱,却摇身一变成了“政府某部门主任”。他伪造姓名、虚构职务,混迹于各类饭局,在建筑商、开发商之间精心编织“人脉广、路子硬”的虚假形象,一步步将人引入陷阱。近日,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中,被告人李某虚构公职人员身份骗取他人钱财5万元,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2023年6月,伍某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圈内这位“神通广大”的李某。李某不仅自称是政府某部门的主任,还在后续微信聊天中,不断发送所谓的“政府策划报告”,一步步博取伍某的信任。这场精心布局的骗局,在铺垫半年后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李某通过微信发来一张带有政府某部门公章的介绍信,声称能帮助伍某承接工程,但需要5万元“活动经费”打点。深信不疑的伍某,当即毫不犹豫地奉上了现金。 

  然而,钱到手后,李某的“戏”却还没落幕。他开始以“手头紧、生活费紧张”等理由,频频向伍某借钱。伍某虽心有不安,但想着“托人办事总要打点”,只好一次次妥协。可工程的事却始终没有下文。每当伍某催促,李某总是以“正在接受留置调查”“家里有丧事”等借口搪塞。直到伍某多方打听,才发现李某的姓名、单位、职务竟然全是假的。这才如梦初醒,选择报警。 

  案发后,面对审讯,李某仍百般狡辩,声称与伍某只是朋友间借款,“公务介绍信”乃误发。为揭开真相,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其聊天记录、交际情况和过往经历,最终层层剥开其伪装——李某曾因贪污罪入狱,出狱后,他没有固定收入,多次因盗窃被处罚。直到他通过伪造身份与一名女性同居,才勉强解决生计。既没有稳定收入,又长期寄人篱下,李某明知无力偿还却依然收受钱财,其非法占有的意图昭然若揭。  

  2025年4月,襄城区检察院依法对李某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李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2025年6月,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以三年六个月的刑期落下帷幕。 

  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无论对方身份包装得多么光鲜,说辞多么动人,只要是以“办事”为名索要好处费、活动经费,请一定捂紧钱袋,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处处有陷阱!